电信网络诈骗法属于新型领域立法,诈骗手段和技术不断翻新变化。面对狡猾的电诈犯罪,立法机关该如何有效应对?立法之手是如何“治住”电诈犯罪的呢?近日,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行的专题采访中,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爱立讲述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背后的立法故事。
“这部立法专业性很强,涉及行业领域多,是一部综合性立法、新兴领域立法,既要立足现状满足打击需要,也要与时俱进,具有前瞻性。这些都需要总结提炼实践经验,同时也要做到精准防范治理,这给立法工作带来很多新的挑战。”王爱立说。
据王爱立介绍,从2021年4月,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指示安排,法工委就着手启动研究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工作。在时间紧、任务重的情况下,抓紧开展相关工作。
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机构直接起草,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。在立法过程中,栗战书委员长、王晨副委员长对此高度重视,就立法中的重大问题,多次听取汇报,作出重要批示。王晨副委员长在法律的起草、审议阶段两次带队,深入公安执法一线、反诈中心、银行网点以及电信企业、互联网企业等一线基层单位和公安部等有关部门调研,了解情况。
为了让立法能“治住”花样翻新的电诈犯罪,为了能快速掌握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、趋势、作案方法手段等,立法初期,法工委到涉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部门逐个调研,了解情况,围绕一些技术问题展开探讨,委托科研机构梳理提供国外反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立法和治理情况。与此同时,法工委深入企业、地方调研。多次到北京、浙江、江苏、云南、湖北、福建等地调研,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、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,听取金融、电信、互联网企业及相关监管部门、司法部门等意见建议。先后两次专门召开互联网企业座谈会。同时,在立法过程中,就一些重要问题和制度专题研讨,充分听取不同类型、不同规模的互联网企业意见,统筹发展和安全。在3个月时间内完成了法律案初稿,做好提请常委会审议准备工作。
为保证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全面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,在审议后,相关法律草案曾两次公开征求地方、高校、社会公众意见,让立法过程既问需于民也问计于民。
此外,立法机关还听取了相关行业一线工作人员、群众代表、专家学者、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,邀请提出相关反诈建议的代表参加座谈会,当面听取他们对草案的修改意见。
“可以说,立法的过程是不断把握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规律的过程,是深入调研学习到发现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过程。”王爱立说,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立法过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、结果导向,找主要问题、抓关键要害,使立法具有针对性、前瞻性和可操作性,精准发力,为坚决防范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坚实法治保障。
(来源: 法治日报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