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开封是八朝古都,历史文化遗产及文化底蕴丰厚。文化遗产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的记忋,它是最珍贵的宝藏。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,如何加强开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,推动“文旅+城建”深度融合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。”2月18日,围绕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”这一两会话题,市人大代表于青梅接受采访时说。
于青梅说,目前,州桥已经得到开发和挖掘,早几年建设的鼓楼里、复兴街道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。位于古城中心的相国寺和阳景观,也是开封宝贵的文化遗产,怎样保护和利用这些旅游资源,需要做大量的工作。顺河回族区寺门的改造己经启动且初具规模,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,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较好范本。但怎么全方位规划、建设,还需要各职能部门做大量的前期调研,确保古城开封恢复新的生机和活力!
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首先要以法律为基石,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框架。如对建筑修缮标准等进行量化规定,避免“一刀切”;要完善执法监督机制,严惩破坏行为。当然,保护不等于封存,而是通过创新赋予其新生,让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。近期开封文旅火爆出圈。尤其是春节期间,中央电视台曾多次报道清明上河园景区的盛景,万岁山武侠城和龙亭景区的人流量更是达到了高峰。开封成为热门旅游城市的实践表明,开封需挖掘其独特的文化遗产资源,开发差异化体验项目,避免同质化。
文化遗产保护还需要兼顾原住民权益。开封在保护古街古巷的过程中,注重对其历史风貌的原汁原味保留。让居民既能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,又能留住那份浓浓的乡愁。已经建成的双龙巷也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一个案例,但让其持续化发展也需要填充更多历史文化符号,北京的南北锣鼓巷等也值得借鉴和学习。
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需在法治框架下,融合文化传承、技术创新与民生需求。通过活化利用激发文化遗产生命力,借助科技手段实现精准管理等才能实现‘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传承’的目标。”于青梅说,今后,我们需进一步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共生模式,让开封文旅更具特色、再创新绩,让开封发展绽放新光。